Reading

Intro 為未來而教

Intro 為未來而教

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h

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

教育的意義為何?

從小就完全沒有想到老師的念頭,畢竟看過太多流浪教師的辛苦,再加上我真的不適合給小朋友有太多的正面影響力,都只能幹話而已

想起大一時,誤打誤撞地到了嘉大數位系,原本以為是學設計或管理的系,沒想到還要學教育(?

第一學期就來了教育概論這堂必修課,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什麼是教育?我想了老半天,實在是沒有任何頭緒。

維基大神說,“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看到這樣寫,我還是不懂,對我來說教育好像是一個幫助你了解自己、翻轉人生的助力。

閱讀這本書後,我才真正了解到教育的意義。 這本書提及我們真正要學會的能力,並非是考高分、考進好學校、進到好公司而已。

而是要具備四大能力、六大軟實力

所謂的四大能力,我們要會思考,我們要會表達,我們要會自主學習,我們要會面對未知變局。

現在科技逐漸地進步,社會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不停地在改變,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距離今年僅僅3年,但我們的生活卻大大改變了很多。一直在數位學習上鑽研的我,有非常非常深刻地感受,尤其去年疫情爆發,數位學習迅速的在台灣爆紅,遠距教學、行動學習等等科技輔助學習的方式,開始受到大眾的注意。慢慢的我們習慣在網路上搜尋資料,習慣利用電腦、平板等方式學習,但這也出現了媒體識讀的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正確的資訊,任何人也可以在網路上散播不實的假消息,我們要會思考,要會自主學習。

我們也要會表達自我的想法,但並非是自大的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而是要傾聽別人的想法,雖然不是要你馬上就認同,應該思考後,正向的討論後,再去決定資訊的正確度。

接下來,是六大軟實力:

  1. How to find resources? (如何找資源?)
  2. How to make friends? (如何交朋友?)
  3. How to play politics? (如何需盱衡情勢,合縱聯盟?)
  4. How to identify key problem? (如何發現關鍵問題?)
  5. How to impress people? (如何讓人印象深刻?)
  6. How to sell ideas? (如何行銷創意?)

葉丙成教授一直提倡 “能力比知識重要!能力比學歷重要!"

尤其,現在資訊爆炸,工作可能並非求穩定而已,而要不斷地精進自己。要試著將思維從答案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以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而非搜尋過去的答案。因為未來無法預測,不確定世界還會有什麼變化,在沒辦法能夠用過往經驗來找答案時,該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何其重要,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思考的習慣,時刻都要抱持著疑惑、質疑的態度。

總結來說,"一流人才需必備的三條件”

  1. 有眼界,可以判斷什麼是重要的東西。
  2. 有能力,可以靠自己把這東西學起來。
  3. 有玩心,能將自己的志業玩得精采萬分。

葉教授在書中也提及到,未來人才包含了以下四項:Learner, Doer, Communicator, Connoisseur。我們必須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多涉獵雜學。

教學創新的七大原則

  1. 教學創新最好從新學生開始
  2. 教學創新應考慮學生負擔
  3. 跟學生溝通、引起動機很重要
  4. 教學設計的目的性盡量明確
  5. 顧及學生課內外活動的時間管理
  6. 盡量確保學生有全面性的學習
  7. 教學創新以少量增加為宜

但永遠切記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在教學創新這個想法時,也要確立教學的目的、學習成效的檢驗、溝通與動機營造。如同教學創新這件事,以目前社會,科技不停地進步。教育科技已經是一個幫助孩子弭平教育落差的方式。

Learn by the student

我們要時常強迫自己思考,自行發想各種可能性與解決方案,並且培養自信跟能力。

葉丙成教授所倡導的BTS教學法是可以讓老師實施在課堂中,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與幫助學生學習自我反思,以下五大步驟為:

  1. 完整了解學生的能力。
  2. 在學生能力許可範圍內,劃出空間給學生胡搞瞎搞。
  3. 在學生胡搞瞎搞的過程中密切觀察,並給予需要的引擎,但絕對不是給解答。
  4. 在胡搞瞎搞結束後,一定要帶學生進行報告、反思、互評、觀摩。
  5. 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與必要的延伸教學。

BTS教學法有幾個特點:

  1. 從答案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培養學生不在是注意在結果為何,而是過程中學會了什麼。
  2. 從定於一尊轉變為同儕肯定,培養學生合作、協作與良性競爭的互相激勵模式。
  3. 從被派問題轉變為自訂問題,不同於過往都是老師出題,讓學生自訂題目,更了解學習內容為何。
  4. 從被改對錯轉變為同儕共學,有如第二點,讓學生們在合作中學習。

接下來,解釋一下"BTS翻轉教室的學習模式"

  1. 開臉書社團或在瞭天軟體開群組
  2. 學會使用Google 表單
  3. 準備一台實務投影機
  4. 將學生分好組別,三人一組為佳
  5. 確認每組都至少有一個可上網的行動裝置

同時,必須幫助學生培養建立看影片的習慣:

  1. 頭兩周先在課堂看影片
  2. 給予差異化待遇:強調老師是不上課,只接受學生提問,要訓練學生主動求知識的習慣
  3. 加強同儕壓力:線上民調
  4. 利用班級經營

教師在BTS翻轉教室的定位是引導者(Facilitator),不給學生任何家庭作業,只給學生在家看影片(Lecture at home, homewrk in class.)。

從心開始、從新開始、由下而上

總結來說,翻轉教室的兩大核心要務:

第一要讓學生在家能自主完成有系統的學習,第二讓學生在校能被有效評量個人學習成效。接者,營造出學習動機的氛圍,告訴學生學這個有甚麼用?非專業的,而是能深刻用在他們的日常上,來吸引他們學習的欲望,例如:學程式中的抓蟲心法、培養洞察力。

以上的方法,都是建議老師可以這樣子做準備,但還是要以各班的特質來設計,因為每個孩子、每個班級都不一樣。

什麼是孩子未來在世界上競爭所需要的真正能力?

  • 能靠自主學習新知的能力
  • 能面對未知變局的能力
  • 能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 能夠表達行銷自己的能力

人生中的一次次抉擇,其實一場場賭局

想要有穩贏的人生?

但那要怎麼累積承擔風險的經驗值?我們總是在做選擇,我們無法知道哪個決定在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但只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或是找到一個興趣深入鑽研,或是能找到幫助別人的方法,你我都有機會創造出自己的成功,且擁有一個心靈富足的人生。

最後,葉教授也認為,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未來。